復位電路如圖所示。在你的圖中,是一個低級阻容復位電路(包括上電復位和手動復位電路),請畫出最小單片機系統(tǒng)的復位電路圖和振蕩電路圖?圖27單片機最小系統(tǒng)下面重點介紹時鐘電路和復位電路,手動復位和自動復位電路的原理是什么?關于單片機的復位電路下圖是單片機的復位電路,為什么這些事情聯(lián)系如此緊密...5V電源和開關?可惜沒有圖。
是單片機的上電復位電路。剛開始上電時,RST端子輸出高電平。隨著電容斷電,電流越來越小,電阻接地,拉低電平。EA引腳是程序存儲器選擇引腳,接高電平:先讀取內部ROM,讀取后搜索外部ROM。你的圖是單片機EA接高電平,與復位電路無關。圖中復位電路復位為高電平,只接5V電源。
4腳,兩個成對,也就是說他一邊兩只腳,另一邊兩只腳。你用萬用表測量,按鈕沒按下的時候,直接相連的兩個是一組。高清分組后,按兩邊的按鈕就行了。雖然按鈕是四腳的,但實際上是成對連接的。最簡單的方法是用萬用表測量電阻。復位電路鏈接如下所示。
5V電源帶開關,可惜沒有圖片!假設,按下開關,可以將RST送至高電平,單片機復位;然而,當開關放開時,如何控制RST的電平呢?電阻器R17的功能是產(chǎn)生低電平。電容器用于“自動復位”,而不是您在啟動機器時添加的開關。R16和key用于電容器放電。我沒看到你的照片。加電阻電容實現(xiàn)通電自動復位,開關手動復位。
下面說一下通過電容和電阻R17到地的路徑:用于上電復位。一旦VCC上電,由于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突變,RST處于高電平,然后電容放電,RST處于低電平,放電時間為1/(R17*C),應該超過三個晶振周期。然后用開關手動復位,1K的電阻應該叫保護用緩沖電阻,而且要比R17小很多,否則分壓后RST可能不在高電平。
4、52單片機復位電路問題我覺得深紅藍同學講的不太好。電容確實可以起到去除按鍵抖動的作用,但是這里的電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上電復位,因為考慮到芯片在剛上電時由于電源不穩(wěn)定而做出了錯誤的計算,所以增加了一個上電復位來達到延遲CPU啟動的目的,讓芯片可以正常工作。雖然現(xiàn)在很多芯片都有自己的上電延時功能,但是我們通常會增加額外的上電復位電路來提高可靠性。
上電瞬間,電壓VCC在短時間內從0V上升到5V(比如說5V),相當于交流電,電容相當于一根導線。5V的電壓全部加到10K電阻上,也就是說,此時RST的電平狀態(tài)為高。但從上電開始,電容本身慢慢充電,電容兩端電壓呈曲線上升,最終達到5V,也就是說,它的正端電位是5V,負端電位是0V,負端正好是RST。此時,RST處于低電平,單片機開始正常工作。
5、手動復位和自動復位電路原理是怎樣的?你的圖片是一個低級阻容復位電路(包括上電復位和手動復位電路)。\\\\x0d\\\\x0a原理:\\\\x0d\\\\x0a由于阻容串聯(lián)電路中電容C1兩端的電壓不能突然變化,所以RST端在通電時會維持一段時間的低電平,起到低電平復位信號的作用。隨著Vcc電源通過電阻R2給電容C1充電,C1兩端的電壓差逐漸增大,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后變?yōu)楦唠娖?,上電復位信號結束。
6、51單片機復位電路設備斷電時,電容的負極通過電阻連接到GND,電容的正極直接連接到VCC,因此可以認為電容再次給目標板芯片或設備供電,但由于容量小,會很快放電。下次上電還可以再復位!因為電容的電壓不可能突然變化,可以認為電容是剛上電就“短路”了,所以一端接地的電阻上有一個高電平。當電容器充滿電時,它將自己從“短路”中斷開,一端接地的電阻器一直將RST下拉。
顧名思義,只有通電才能復位。如果需要第二次復位,必須再次通電。單片機復位是使系統(tǒng)中的CPU等功能部件處于某種初始狀態(tài),并從這種狀態(tài)開始工作,例如復位后PC = 0000 h,這樣單片機就可以從第一個單元取指令。無論單片機第一次接通電源時,還是斷電或故障后,都必須復位,所以一定要搞清楚MCS-51單片機的復位條件、復位電路和復位狀態(tài)。
7、單片機上位復位電路與按鍵與上電復位的區(qū)別要復位,單片機本質上是在其RESET引腳上保持一個高電平一定時間,當檢測到該電平保持的時間超過要求的時間時,單片機就會自動復位。最簡單的上電復位電路由一個電容和一個電阻串聯(lián)組成。電容連接到VCC,電阻接地,復位引腳連接在它們之間。通電時,電容相當于短路,電阻上的電壓等于VCC。一段時間后,電阻電壓逐漸降低,直到為0。只要選擇合適的RC時間,它就可以用于上電復位。
8、請畫出最小單片機系統(tǒng)的 復位電路圖和振蕩電路圖?基本電路。(抱歉!地圖上沒有具體的答案,我在發(fā)一些使用說明!)單片機的最小系統(tǒng)是由一些必要的元件組成的,除了單片機之外,還需要包括電源電路、時鐘電路和復位電路。單片機最小系統(tǒng)電路(單片機的電源和地未標出)如圖27所示。圖27單片機最小系統(tǒng)下面重點介紹時鐘電路和復位電路。1)時鐘電路單片機工作時,從取指令到解碼的微操作都必須由時鐘信號按順序控制,時鐘電路為單片機工作提供基礎時鐘。
內部時鐘模式的原理電路如圖28所示。一個晶體振蕩器和兩個穩(wěn)頻電容跨接在單片機的XTAL1和XTAL2引腳上,可以與單片機中的電路組成穩(wěn)定的自激振蕩器。晶振的取值范圍一般為0~24MHz,常用的晶振頻率有6MHz、12MHz、11.0592MHz、24MHz等。一些新的單片機也可以選擇更高的頻率。
9、復位電路如圖,為什么不能復位?你的電路是高電平復位信號,可能和你需要的復位信號不一樣。因為你可以改變電源和地的位置,你真正需要的是底電平復位信號,也許C3的電容太大了。你可以試試換成0.1uF或者0.2uF的,一個電路我試過很多次,都是并聯(lián)兩個104P電容解決的。這取決于器件數(shù)據(jù)手冊,根據(jù)圖中所示的連接方式,產(chǎn)生高電平脈沖信號作為復位信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