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楊隨著人口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均壽命的延長,全球許多國家老齡化趨勢嚴峻。如果勞動人口減少,必然阻礙經濟發(fā)展,其中亞洲和日本是老齡化國家的典型代表。為了改善人口結構,彌補勞動力不足,世界各國都有相關措施,比如鼓勵生育。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勞動力日益嚴峻的經濟發(fā)達國家,都是制造業(yè)大國。其中,德國作為世界領先的工業(yè)制造大國,是經濟引擎,緊跟數字革命。現在,工業(yè)4.0已經成為德國的一個標簽,被視為德國制造領域“高材生”的西門子是歐洲乃至世界最先進的數字化工廠。75%的生產流程已實現自動化,其生產能力較26年前有所提升。
4、你會跟 機器人搶 飯碗嗎?機器人開始和人類競爭飯碗,人類可以指揮一個樂隊,還可以兼職唱歌劇。自AlphaGo與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潔對弈以來,AI(人工智能)一直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。英國一家媒體曾預測,到本世紀末,我們熟悉的職業(yè)中,70%將被自動化技術取代,機器人將成為我們的同事。不久前,基于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的數據系統(tǒng),分析了365種職業(yè)的未來“淘汰概率”。未來10年你的工作會被取代嗎?
這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:機器什么時候會取代你的位置?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,但一些世界頂級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希望找到答案。本文基于劍橋大學兩位人工智能領域研究人員的數據系統(tǒng),分析了未來365種職業(yè)的“淘汰概率”。在研究所統(tǒng)計的300多個職業(yè)中,“電話銷售員”最有可能被機器人取代,幾乎是100%。
5、 機器人會與人搶 飯碗嗎?專家預測2025年人力不會被取代。而且專家預測,短期內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還會增加,而且至少會持續(xù)10年。在多家行業(yè)協會的合作下,學術專家發(fā)表了一份《美國物資運輸和物流路線圖》,稱:雖然物資運輸和物流系統(tǒng)的流程和技術可能會有顯著提高,但到了2025年,這個行業(yè)的大部分工作仍將由人力完成。而且操作的時候要隨機應變,需要熟練的、有創(chuàng)造力的人力。
就像其他19世紀的技術一樣,比如編織,有些工序是自動化的,剩下的工序的價值會增加,即使剩下的工序需要更新或者有更深層次的技能。但是沒有足夠的工人具備這些技能,勞動力市場一開始也沒有激勵工人去獲得這些技能。參與上述“美國路線圖”報告的供應鏈行業(yè)專家表示,關鍵挑戰(zhàn)在于“應對加入這個行業(yè)可能得不償失的預期”。如果潛在的工人不知道他們會得到什么工作,他們就不太可能投資新技能。
6、你認為 機器人會和人搶 飯碗嗎?這幾年出現了一些保潔機器人之后,幫人打掃衛(wèi)生的阿姨的工作越來越少了。很明顯,機器人已經開始搶他們的飯碗,是的,這只是時間問題。在智能機器人中,沒有思想、思考和交流能力,做一些流動的工作是可以的。說到用心用腦的工作,機器終究是機器!就像前陣子網上說的,一個智能掃地機機器人沒有識別出家里孩子拉的臭味,就把臭味掃了一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