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息圖與普通照片不同。在適當的光照下,全息圖上顯示的場景是三維的,可以看到場景的各個側面。全息照相與常規(guī)攝影不同。常規(guī)攝影只記錄被攝物體表面的光強變化,即只記錄光的振幅。而全息照相記錄了光波的所有信息,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。這樣,空間物體光波場的所有信息都被存儲和記錄下來。然后利用全息照片對適當照明光的衍射,顯示原始空間場景。
全息圖的這種獨特性質使其應用廣泛,如研究火箭飛行的沖擊波、機翼蜂窩結構的無損檢測等。目前,全息三維顯示正朝著全息彩色立體電視和電影的方向發(fā)展。全息照相的方法也從光學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。如微波全息術和聲全息術,已經有了很大的發(fā)展,并已成功地應用于工業(yè)和醫(yī)療。電子波、地震波和X射線的全息技術也在深入研究之中。
5、為什么說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全息照相的照片有明暗交替的效果,但問題是照片必須用相干光源照射,即光源發(fā)出的相干光作用在干涉圖樣上,才能呈現出立體的圖樣。全息照相是一種不用鏡頭就能記錄和再現物體三維圖像的攝影方法。它是一種能夠記錄來自物體的光波波前的振幅和相位信息,并在必要時再現這種光波的技術。原理:光波是一種電磁波,在傳輸和插入中攜帶振幅和相位信息。
它只記錄來自物體的光波的強度分布圖像,即振幅信息,但不包括相位信息。所以普通攝影只能拍二維圖像。為了同時記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,可以借助一束相干參考光,利用物光和參考光的光程差來確定兩個光波之間的相位差。因此,在參考光的幫助下,可以記錄來自物體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。
6、什么是全息照片?說到拍照,大家都不陌生。從出生的嬰兒,到拄著拐杖,拿著胡須的老人,人們都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美好的記錄。以前,你走進一家照相館,服務員會問你要拍黑白照片還是彩色照片。在不久的將來,服務員會問你:“你想要全息照片嗎?”全息術是利用激光優(yōu)良的相干特性的最成功的例子。在傳統(tǒng)的攝影底座上,我們一般可以看到被攝物體的影像。但由于它只記錄了物體表面的光反射強度分布,無法記錄物體的深度,因此失去了立體感。
7、 全息照相的原理和實驗現象全息攝影是指一種新的攝影技術,它記錄了被攝物體反射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所有信息。普通攝影記錄的是物體表面的光強分布,而無法記錄物體反射光的相位信息,因此失去了立體感。全息術以激光為照明光源,將光源發(fā)出的光分成兩束,一束直接射向感光板,另一束經被攝體反射后射向感光板。兩束光在感光板上疊加產生干涉,感光板上各點的靈敏度不僅隨強度變化,還隨兩束光的相位相關而變化。
當人眼直接看這種感光底片時,只能看到像指紋一樣的干涉條紋,但如果用激光照射,人眼就可以透過底片看到原被攝物體的三維圖像。即使全息圖像只保留一小部分,它仍然可以再現整個場景。全息術在工業(yè)上可應用于無損檢測、超聲全息術、全息顯微鏡、全息存儲、全息影視等許多方面。產生全息圖的原理可以追溯到300年前,也有人對較差的相干光源進行過實驗,但直到1960年才發(fā)明了激光,這是最好的相干光源,全息術才得以迅速發(fā)展。
8、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這樣的:全息攝影的原理是當波長和相位相同的相關光束重疊時,會相互干涉,在攝影基底上產生精細的干涉條紋圖(全息圖)。顯影后,在一個波列(參考光束)的照射下,光存儲將起到衍射光柵的作用,再生出其他波列,從而通過全息圖的底板在被攝物體的位置看到完整的三維實像。在物光垂直入射的全息圖中,物光是由激光束在擴散和散射面上的折射產生的,與全息底板上反射的參考光重疊,將來也可用于再現。
9、 全息照相的應用全息照相有著廣泛的應用。全息技術在攝影上的應用遠遠優(yōu)于普通攝影。普通攝影是基于鏡頭成像原理,將三維場景“投射”到平坦的感光地板上,形成光強分布。錄制的照片沒有立體感,因為從照片上得到的圖像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模一樣的。全息照相再現精確再現的物體光波。當我們“看”這個物體光波時,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到再現的立體圖像的不同側面,就像看到一個現實的物體一樣,有景深,有視差。
難怪人們會對展覽上一輛奔馳汽車拍攝的全息圖感到興奮:“看到汽車的再現真是太奇妙了,仿佛一拉車門就能坐上奔馳!”一張全息圖相當于很多普通的照片,多角度拍攝,聚焦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一張全息圖的信息量相當于100或1000張普通照片,用高倍顯微鏡看全息圖表面,可以看到復雜的條紋,但根本看不到物體的圖像。這些條紋是由激光照射物體發(fā)出的物光波與標準光波(參考光波)發(fā)生干涉而形成的,記錄在平面光敏基底上,即物光波被編碼方法“凍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