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記本電腦硬盤發(fā)展歷史和方向越多越好硬盤發(fā)展歷史從第一個硬盤RAMAC到每盤存儲十幾GB的硬盤,硬盤也經歷了幾代發(fā)展。先介紹一下它的歷史和發(fā)展,詹姆士·格雷數據圖書館技術發(fā)展歷史數據圖書館技術發(fā)展已成為先進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現代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基礎和核心。
Hard disk s發(fā)展History從第一個硬盤的RAMAC的出現到每盤存儲超過10 GB的硬盤,硬盤也經歷了幾代發(fā)展。先介紹一下它的歷史和發(fā)展。1956年9月,IBM的一個工程小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個磁盤存儲系統IBM 350 RAMAC(隨機存取方法和控制),其磁頭可以直接移動到磁盤上的任何一塊存儲區(qū)域。從而成功實現了隨機數存儲。這個系統的總容量只有5MB,使用了50個直徑為24英寸的磁盤。這些圓盤上涂有一層磁性物質,堆疊固定在一起,繞同一軸旋轉。
1968年,IBM首次提出“Winchester /Winchester”技術,探索對硬盤技術進行重大變革的可能性?!皽貜厮固亍奔夹g的本質是:“密封的、固定的、高速旋轉的鍍盤,磁頭沿盤的徑向移動,磁頭懸浮在高速旋轉的盤的上方,不與盤直接接觸”,這也是現代大多數硬盤的雛形。
1 1956年,IBM的IBM350RAMAC是現代硬盤的雛形,相當于兩臺冰箱的大小,但存儲容量只有5MB。1973年,IBM3340問世,它有一個綽號叫“溫徹斯特”,這個綽號來自于他的兩個30MB的存儲單元,正好是當時著名的溫徹斯特步槍的口徑和裝藥量。至此,硬盤的基本結構已經建立。2.1980年,兩位前IBM員工創(chuàng)辦的公司開發(fā)了5.25英寸5MB硬盤,這是第一款面向臺式機的產品,公司就是希捷。
3、詹姆士·格雷的 數據庫技術的 發(fā)展史數據圖書館技術發(fā)展已經成為先進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現代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基礎和核心。數據圖書館技術最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。根據數據model發(fā)展,可分為三個階段:第一代網絡,層級式數據庫系統;二代關系數據圖書館系統;第三代數據以面向對象模型為主要特征的庫系統。它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,各行業(yè)對數據庫技術提出了更多的需求,關系型數據庫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需求,于是第三代數據庫應運而生。